虽然大家推杯换盏的,喝得好不热闹,但是我没怎么喝酒,我手里捏着一把汗呢!
因为我是学生兵,最喜欢唱抗战时期的《知识青年从军歌》而且经常在雷秀莲面前唱,还有《黄埔校歌》、《空军军歌》、《陆军军歌》、《国旗歌》。
雷秀莲万一要是喝高了,张嘴一唱“同心同德,贯彻始终,青天白日满地红。”
我们就离被枪崩不远了!
万幸,张清荣是打过抗美援朝的,他很快带着大家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了。
吓得我一脑门子的汗。
此时此刻雷秀莲还冲我飞眼儿呢!也不分分什么时候?
再后来雷秀莲就彻底神志不清了,搂着张清荣的脖子要跳舞,搂着他就上楼了。
我一看不好!这要是上去搞出点儿啥来,我不是脸上太难看了,帽子也会变颜变色了。
我刚想上去扶雷秀莲,武修华走上来拉了我一下。
我就没再动作。
雷秀莲搂着张清荣上楼了。
据雷秀莲事后说,她上楼以后对张清荣晓以民族大义,是策反他。
他可是有19年党龄的老党员了,张清荣1938年在河北省清苑参加八路军。
1945年任副营长,1946年任营长,1950年任炮兵师团长。
1952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
1954年任炮兵师副师长,现任福州军区高炮第63师副师长,这样履历的人,您敢策反他?
雷秀莲淡淡一笑:“李三炮啊!李三炮!别以为生了个儿子就找不到北了!老娘的本事你又不是没见识过?”
我想也对,只要雷秀莲亲历其为,没有什么事情是她办不成做不到的!
想到此处,我们欢呼起来,因为策反一个这么高级别的首长,回去了绝对有面子的。
过了几天,也就是5月1日,《人民日报》刊载了中共中央在4月27日发出的《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
5月15日起中共中央先后3次发出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决定,全国有百万干部下放到农村和工矿企业参加劳动。
到了6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紧进行整风的指示》。
此后闹腾的更凶了,6月8日**中央发出毛主席亲自起草的《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中国大陆陆续展开大规模的反右斗争。
6月8日这一天,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迫害知识分子的反右运动开始了,中国大批知识精英或国家栋梁之材的学界大家,如:费孝通、曾昭抡、钱端升、陈达、潘光旦、刘海粟、吴泽霖、黄现璠、张申府、陈仁炳、彭文应、陶大镛、沉志远、徐铸成、钱伟长、向达、雷海宗、王重民、吴文藻、陈达、李景汉、艾青、陈梦家、吴景超等等人,被划成右派,受尽磨难。
而我们也抓紧了敛财行动和计划,开始的时候我们是不沾军火的,但是事情到了这一地步,不尽快多搞一些钱,尽快脱身,还有什么办法呢?
于是我们卖一切能卖的东西,连房子都做了假房契卖掉了。
11月13日中国《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发动全民,讨论四十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的新**》社论。文章最早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
此时雷秀莲的头发都白了好多,她知道再不走,必然会有灭顶之灾,届时将会有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运动、全民战争,留下来必将死路一条,为此她多次邀约张清荣到饭店包厢吃饭。她胜券在握,志在必得!
果然到了1957年12月17日晨,福州军区高炮第63师副师长张清荣(中校军衔)乘渔船叛逃至金门,当然我们也在那艘船上。
虽然我们的华南计划失败了,但是我们策反了一个副师长,因此我们三个人可以将功补过,升官是没有希望了,但是可以得到奖金叁拾万元,而张清荣则被台湾当局授予炮兵上校军衔,此后张清荣改名字为张春生。
我们三个回到台湾后,用我们赚来的钱和政府奖励的叁拾万元,在台北的永和区买了一所房子,那是一幢二层小楼。
据说这个二层小楼原来是日伪时期的一个日本商人住的,装修极其豪华,全日式装修,当然我们住进去的时候已经破旧许多了,于是我们把剩下的钱用来装修,起码要让这里有家的样子。
虽然地方不大,但是我们还是想办法找了一批擅长木匠的能工巧匠,这帮师傅里面居然还有个浙江东阳的老木工师傅,早在大陆的时候,我就听说"东阳木雕"与"青田石雕""黄杨木雕"并称"浙江三雕"。因此有一帮师傅帮我弄这个二层楼的装修,我的心情是极其美好的。
雷秀莲也很开心。
武修华也觉得有东阳的木工师傅参与我们二层楼的装修是一件非常完美的事情,她对我们说道:“沧海,你们运气真好,还能找到东阳的木雕师傅,要知道这个木雕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北京故宫及苏、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留世。说不定咱们这里也能流芳千古,传流后世,成为台湾的一个好景点儿呢!”
我说道:“咱们这才多大的地方啊?人家东阳木雕,是以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色泽清淡,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被誉为"国之瑰宝"。就咱们这个二层小楼还能流传千古,那有点儿扯淡了,咱们住着舒服就行啦!”
于是我们满怀期待的每天看着这帮老师傅给我们做装修,过完不负众望,这个师傅和他的伙伴们都非常有思想,他们将清代宫廷风格的装饰艺术和西方的洛可可风格装饰艺术一起呈现在我们的二层小楼上!
装修完成后,我们简直被这帮工匠的精湛技艺惊呆了,这装修既有吉祥寓意的题材又有繁缛精巧的装饰风格,此外还有来自西方的,贵族统治者的审美趣味,因此从装饰风格的总体特征来看,清代宫廷风格与洛可可装饰风格有着惊人的一致性繁缛精致、纤细轻巧,每个人看了都赞不绝口。
我们给了那帮师傅一大笔钱,就此我们在装修精美的环境里着实开开心心的生活了一段时间。
其实回到台湾,还有一件特别让我开心的事情,袁三泰老师不见了,我们都是特工,他不见了我当然不能多问,我也不想知道。
我开心于我又可以名正言顺的和雷秀莲、武修华住在一起了。
大家一起照顾李易阳,其乐融融!
在我们家的附近就是川端町,当然现在它的名字是中正桥,开始的时候我和武修华不喜欢在这地方住,因为去台北市中心办事的话还隔着新店溪需要坐轮渡,交通十分不便,但雷秀莲力排众议,一定要选择这里,她说这里比较繁华,而她是个喜欢热闹喜欢艺术的人,在家的附近有永和第一家戏院——溪州戏院。
不过我和武修华一致认为这都是借口来的,我们知道雷秀莲为什么选择在这里定居,因为吃!
1950年左右,一群祖籍大陆远离家乡的退役老兵迫于生计,聚集在台北与永和间的永和中正桥畔,搭起经营快餐早点的小棚,磨豆浆、烤烧饼、炸油条,渐渐形成了一片供应早餐的摊铺。其中有两位山东和河北的老兵他们的手艺最地道,磨出的豆浆新鲜营养香浓可口,做出的烧饼油条色泽金黄松软酥脆,以致以豆浆为代表的永和地区的各种小吃店盛名远播,传遍台湾全岛。
这些传统小吃全部都是手工作坊式生产,让人一吃难忘,回味无穷,后来雷秀莲在103岁高龄不幸得了小脑萎缩,我估计就是与这个时期吃了太多油条有关,当然这都是后话,不到2018年讲不到她103岁以后的故事。
我们定居在永和区,中正桥畔,真正过了一段时间无忧无虑的日子,甚至一度我们想干脆把佳玲接回来算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多好!谁知道这快乐的情绪只持续了不到一年,便被战争再一次粉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