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疑陵

第一百四十五章 卜卦

  小花豹应该是对这个名字十分满意,听后在我身前又蹦又跳,一副极其开心的样子。

  一路上我和小狰说了很多话,说白了就是路上太无聊,山林子里也没有一个说话的人,十分的无趣,所以它便成了我说话的对象。

  路人我们俩的收获颇丰,猎了五六只野兔,一人一兽配合得十分完美。

  本来小狰是吃生的,但是在尝了我给的一口熟肉之后,再也不出生的了,爱上了熟肉的味道,别看这小家伙个头不大,但是食量却大得出奇,大多肉都是进了它的肚子,也不知道那么多的肉它吃到哪儿去了,也没有看到圆鼓鼓的肚子。

  夜里的时候,在睡梦中我又找了陈自谦一遍,向他问了一些关于人死之后的事。

  “人死亡的时候,是不是像科学所说的那样?人一生的画面会在死亡的时候刷一遍?”

  他听后摇摇头说道:“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因为人死亡的时候的确会回想这一辈子的经历,不过大体就那么几件,人死的时候就是一瞬间,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想。比如我吧,死的时候就想了两件事,一件是我之前推算自己的死亡时间是否正确,还有一件则是死了之后会不会进入另一个世界,别的也没有啥了。”

  而后,我又问到:“陈老,你通晓的那卜卦之术真那么准确吗?”

  我是全盘接收了他的记忆还有知识眼界等等,但是综合在自己的脑子里之后,并不是百分百的相信。

  陈自谦捋着齐腰的白胡须道:“卜卦所问的事包罗万象千般,问生死、问财运、问伤病、问出行、问后代、问婚姻等等,准与不准你试一试不就知道了。”

  这占卜之术起源于《易经》,卜卦的方法有很多,有梅花易数、六爻预测、奇门遁甲、四柱预测、排盘、三世书等方法,常用的道具有铜钱、龟壳、蓍草等。

  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如铜钱变化的,是六爻预测,以六枚铜钱来变化出阴阳之爻,从而组出一个卦象来,之后再进行解答。

  再如龟壳来问卜的是根据上面的龟壳裂缝来读取相应的信息,从而作出判断与解释。但是都是万变不离其宗,也就是《易经》中的爻辞、爻象,不会偏离在八八六十四卦外,也不会脱离三百八十四爻中,只是卜卦后根据不同的卜问方法,会有不同的解说,也会因人对卦的理解而给予不同的解法。

  所谓的卜卦,指的是依据事件的征兆之萌生,以心有感通的第一时间,来卜问于事件的发展过程及最后的可能结果。

  第一,卜问的要件或前提,就是某事件的发生,并且这个事件具有迫切性或严重性,至少也要令当事人有所挂念。而如果这个事件只具备略见端倪而已,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或者此事件无关紧要,那么卜问的结果可能会失真。

  比如说,只跟一位美女刚见一面而已,就巴不得卜问“她会不会嫁给我?”这未免有点不切实际或空想。

  又比如说,掉了十块钱的铜板,马上卜问“能不能找回来?”这未免太铁公鸡了,连十块钱也舍不得丢掉。

  第二,就卜问的当时来说,该事件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换句话说,所卜问的事情最好是在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种“难决”或“疑惑”的困境;而也就是因为正处于“关键”时刻,所以才心有所思、所虑、所忧,渴望透过星象的呈现,来获悉答案的底牌。

  要是关键时刻尚未浮现,那么答案可能不具有内心“挣扎”或“痛苦”的况味,有的只是可有可无的概况或模糊现象而已。

  第三,顺着“关键”时刻而来的,就是“心有感通”。这可说是卜卦占星学之据以成立的“神秘背景”。如果你略具占星学知识,就可以知道卜卦占星盘的绘制,是依据“当下”而来的;在此所谓的“当下”,即是“过运”的意思。

  简单地说,一个人之所以会发生某事,以及之所以会卜问某事,应该具有星象上的征兆,而这种征兆的显现,主要是展现在“过运”之行星对本命盘上的行星所产生的影响。

  也因为这样,所以“当下”的星象具有展现心意的作用,并且又透过这个足以代表当事者之心意的卜卦盘,再次应用“过运”的原理,来透视所卜问之事件的发展历程和结果。

  更神秘点来说,卜卦盘其实就是在某一特定时刻和地点下,一个人针对某一事件的“潜质反应”,而这种“潜质反应”内含着所卜问之事件的答案,所以才称之为“心有感通”。

  第四,在“心有感通”之下,感通的次数可能是反复浮现的。比如说,你走失了一条爱犬,你很担心它会不会被捕狗大队给捉去宰了。

  这时候,当你浮现第一个“它会不会被宰了?”这样的念头时,就叫作“第一时间”。而后,你可能会一而再地浮现相同的问题。但往后所浮现的问题,由于是有着同样的问题内涵,所以不能称作“第一时间”。

  而在卜卦占星学上,是特别注重“第一时间”的,因为第一时间最具有象征性意义。于是,如果你是自己进行卜问,那么最好是依据你念头的第一次浮现时,来作为卜卦盘的绘制依据。假如你是占卜别人所问的问题,那么应该是以别人“第一次”向你问及问题时,来作为卜卦盘的绘制依据。

  第五,卜卦占星学所强调的是最后之结果的明确性。也就是说,透过卜卦占星学的论断,是要来判定最后之结果的“是”或“不是”,以及事件在发展过程中可能演变。

  同时,也涉及到要经历“多少时间”,才可以获得明确的答案。而有些问题,甚至涉及到方向或地点。

  说起卜卦的发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初由神职的祝或者巫掌握,但凡遇到天灾、战争等大事时,都会向他们卜问,地位不低于当时的王。有点类同于西方为皇帝加冕的主教。

  随后,随着皇权的逐步加强,这种神职被不断的削弱,之后便有了钦天监一类的职所衙门,来让他们供职,遇到天灾、人祸的大事时,也会奉旨卜问。

  传到近代、现代,卦术的范围得到更大的发展,涉及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为一些人指点迷津,信的人,相信他能给指出命运。不信的人,认为卜卦是一种迷信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