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冷暖就是这样,既然习战都说到了这个份上,我自然不好再说些什么,又给薛青山打了一通电话,问他在政界有没有朋友,帮忙将修路的事情落实一下。
薛青山听了我的诉说之后,哈哈一笑说到:“云飞,不就是修条路嘛,用不着找别人,我们集团在贵州也有办事处,我派人过去,公司出资修建,顺带把村里的基础设施也搞搞,然后再看看当地适合做什么,帮乡亲们规划一下,这花不了多少钱,况且我们公司每年都要做很多慈善的。”
我听后十分感激,这件事的落实也让我心里的大石头落下,不是面子问题,而是为了乡亲们能过上好的日子。
有一句话在国内用得淋漓尽致,那便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骂丫村不远有个叫少普村的,当地出了个煤老板,那个村就被修建得那叫一个好,村民们的小日子也是过得十分的舒服。
可就在它的隔壁,骂丫村却穷得一穷二白叮当响,没爹亲没娘爱的,说白了就是体制内有很多人在其位不谋其职,整天就是混,反正他工资照样发,油水照样捞。
还没到中午头,村长便来到了老谌叔家,说是请我去吃饭,但是目的嘛我也是很明白的,当即便把事情办成了,有大老板回来免费出资给村里修路,还会带着村里做经济发展。
村长听得那叫一个美滋滋,对我千恩万谢,还说要给我在村口立个碑,在上面歌颂我的事迹,我听后赶紧摆手拒绝:“村长,我是真心实意帮助村里走出贫穷,要是你要那样弄,我可就不帮这忙了。”
村长一听,着急地说:“成成成,就按你的意思办,走上我家吃饭去,还有两坛好酒,我让儿子给挖出来。”
我对村长婉拒道:“改天吧,一会打算去山里逛逛,准备打点野味,想起当年进山打猎的日子就激动。”
村长也没有纠缠,还是十分激动地说:“成,进山可得注意啊,听说最近山里出了头大黑熊,要小心啊。”
这时大雷正好从屋里迷迷糊糊地走出来,张口就问:“啥大黑熊啊?那玩意这年头很少见了啊。”
村长点点头,从兜里拿出香烟递给我们继续道:“前些天隔壁村有猎户在黑风口那块看到的,个头将近两米,别说现在,早几年都很少看见,不过黑风口那儿隔我们挺远的,差不多都到深山老林外围了。”
一旁的小慧说道:“可能是深山里面出来的,应该不会来附近的山头,毕竟附近山头的猎物太少,黑熊来了可没多少口粮给它吃。”
村长点点头说:“嗯,不过你们进山去还是得小心,该带的家伙事可得带齐全了。”
叮嘱一番之后,村长这才背着手抽着旱烟出去,别看这老头外表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其实精明得很,左右兜里各一包香烟,不同的人派不同的烟,他自己抽旱烟。
不过这社会就这样,每个人都带着几张面具,谁都不例外,人越老,认识的人越多,戴着的面具就会越多。
不过村长虽然精明,但是却没做对不起村民的事,一直在为村里谋福利,说起他家的平房,并不是贪污来的,而是镇政府给安排盖的,说为了接待上面人,免得下来考察的时候住不惯。
老谌叔进山去还没回来,我和大雷准备好家伙事就准备进山,工具我们之前就准备好的,我们有持枪证,所以说AK47坐火车时一起带来的,也没人盘查。
本来只打算我俩去的,说是打猎,实则是去找那两座古墓,可小慧却也收拾了装备,怎么说都要和我们一起进山,说是为了我们的安全。
在小慧的坚持下,我们带上了她一起进山,她则带上了家里的猎狗黑子和黄蛋。
小慧家一共养了八只猎犬,其中有三只贵州白龙犬,还有两只田园犬,三只白龙犬老谌叔已经带进了山里。
如果说到中国独有的名犬,大多人都会想起藏獒。但是很少有人会想起,或者说很少有人知道——就在临近西藏的贵州省境内,还有着一种名为“白龙犬”的山中精灵。
白龙犬之所以以“白龙”为名,是由于这种犬头型如龙——额宽而平,口方平齐,唇下多有如龙须般的硬毛;并且该犬全身覆以白毛,夜间在山中狩猎时穿梭于茫茫林海之间,远远看去如一条白色游龙般若隐若现。
说到这里,白龙犬又叫下司犬,这就要从一个有关于白龙犬的小故事说起。
据野史记载,乾隆年间贵州苗族曾发生叛乱,乾隆皇帝便派出一位大臣带兵前往平乱。这位大臣在贵州期间发现下司有一种名为白龙犬的猎犬,由于此种犬类特别擅长追山捕猎,当地人便饲养起来用于追捕山中的野猪野熊等物。
大臣知道乾隆喜爱狩猎,便在当地挑选了四只勇善猎的白龙犬,准备带回京城献给皇帝。但当时乾隆身边已经有了许多外国使节进献的有名猎犬,大臣一直找不到机会,甚至可以说是并不敢吧毫无名气的白龙犬献给皇帝。
只得在一次陪同乾隆狩猎的时候暗中带上了这四只白龙犬,只期望它们能有好的表现能够吸引皇帝的注意。
狩猎开始之后,乾隆一马当先,很快就将一众侍卫甩在了身后,却不料在经过一处密林时,突然蹿出了一只巨熊拦在马前。
一声熊吼之后,乾隆皇帝的坐骑受了惊,扬蹄将背上的乾隆甩了下来。在此危急的时刻皇帝所带的一众猎犬竟无一敢上前相斗,纷纷四散而逃。唯有四只白龙犬,不仅没有惊恐逃窜,反而露出了兴奋的姿态,大臣见状便立刻放出这四只白龙犬。
只见四犬毫无畏惧地向巨熊飞扑而去,很快便缠斗在一起。被甩在后方的侍卫借此机会赶了上来,与白龙犬合力将巨熊击杀。
乾隆完好获救,四只白龙犬却一死三伤,全身白毛已被血染红,皇帝为其英勇所感,招来大臣仔细询问这究竟是何种犬。
由于白龙犬名中带一个“龙”字,大臣唯恐此名会犯了天子之讳而不敢直言,只说并不知犬名为何,因为是贵州下司一代人家所养,平日便都叫下司犬了。乾隆听后甚喜,当场赏赐了大臣,后来每逢围猎都要带上这几只“下司犬”。
自此以后,“下司犬”这个名字就取代了“白龙犬”并沿用至今。
那么为什么如今又要重新启用“白龙犬”这个名字呢?除却下司犬本名即为白龙犬的理由外,“白龙犬”这个名字也比“下司犬”更加符合这一犬种在外貌上的特点及其在狩猎中的姿态。
最后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长期以来由于各方的原因,贵州省的下司犬并未能得到很好的宣传推广,加上当地养犬人原始粗放的饲养方式,以至于当地的下司犬在种群数量及品质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自生自灭的自然状态。
可以说,虽然下司犬数量众多,但其中“真正”的下司犬却屈指可数。近年来,在多方的不断提纯繁育下,纯血下司犬濒临灭绝的情况才得到了改善。将“下司犬”更名为“白龙犬”,并不代表所有的“下司”从此以后都能以“白龙”为名,更名也是为了能够将血统纯正品质优良的品种与市场上数量众多的混血品种区别开来,以便更好地保护这“山中精灵”,使其能够得到更长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