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国内有很多优秀的犬种,只不过是太多的人崇洋媚外,觉得只要是国内的狗都叫土狗。
松狮、藏獒、北京狮子犬、西施犬、哈叭狗、中国昆明犬、西藏藏獒、中国沙皮、西藏猎犬、冠毛犬、拉萨犬、昆明马犬、中国细犬、苏联红、川东猎犬、福犬、鹰叭犬等等。
中国的犬种是十分齐全的,护卫犬、伴侣犬、观赏犬、猎犬,可以说一样都不缺,不过随着外国犬的流入,很多城里人养的大多是外国犬,导致了很多国内犬种已经岌岌可危,随时有灭绝的可能。
福犬这些年已经很少了,只存在新疆一带,其他地方几乎是没有,而且新疆现存的也不多。
三人收拾好装备便准备上山,我看小慧还带猎枪,于是将包里的54式手枪拿出来交给她:“用这个吧,比老猎枪好使。”
小慧一脸兴奋地拿过手枪,小心翼翼地在上面摸索,而后看着我们挂在包侧的AK47,满脸惊讶地问:“云飞哥,你们怎么弄来的这些家伙事啊,比镇里公安局用的还要好。”
我从包里拿出国安的小本给小慧看,说我现在是在公家办事,所以能够持枪,这可不是在炫耀,而是安定让小慧知道我不是什么违法分子。
毕竟农村里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要是被误会是犯罪分子,保准十里八乡都能知道得清清楚楚,保不准会有公安的来找麻烦,虽说不怕,但是现在解释好省得以后麻烦。
小慧听后两眼冒光,对于村里人来说,村长就是很大的官,公安局更是了不起的大官,要是再往上,那就是他们想也不敢想的。
三人带着猎犬进山,最近的天气不错,阳光透过松树林,落在黄土小道上,两只猎犬四处乱窜撒欢,小慧吃着水果糖。
大雷这是时着相机在到处拍,在城里为了买这玩意,他可是下了狠心,说想记录一下流逝的青春,等以后年纪大了再翻出来看。
走到山中小道,别说还有些惬意,远处梯田里人们正在忙活,三三两两的孩童在村边河流里嘻嘻,山中鸟叫虫鸣,空气中夹杂的自然气息沁人心脾。
在路上的时候我和大雷已经研究过地图,其中一个标记点正是之前村长提到的黑风口。
黑风口所处的位置是黑风山,传说黑风山中有个洞,叫做黑风洞,不过现在人们已经不知道洞口在哪里,也不知道是坍塌了还是藏在哪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
黑风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一片山,传说当年三日有一只黑熊精,在林间行走就像一阵黑风,所以那片山便被人叫做黑风山。
在地图上看黑风山的距离不是很远,但实际我们得走两天才能到,所以今晚的目标只是华山林场。
这里的华山可不是鼎鼎大名的西岳华山,而只是一座普通的山,只不过是重名而已。
因为河流宽水深,所以华山便建了一个林场,树木砍伐后由小船载出山,后来河流水平线下降,不利于船只行驶,林场便废弃了下来,现在作为猎人们的休息点。
可以说进了华山老林场,就正式进入了狩猎地带,就不能为所欲为了,以前老林场可没少闹出被动物袭击的事件。
说起这片深山老林还是有不少的动物,蝙蝠、猴子、野兔、野猪、小熊猫、豺、狼、狗獾、黄鼠狼、金猫、云豹、斑羚、梅花鹿、田鼠、金雕、黑熊还有比较少见的老虎等等。
其中人们主要狩猎的是野兔、野猪、黄鼠狼、紫貂、梅花鹿这些经济价值的猎物。
当然其中的猛兽也不是好对付的,一两米高的黑熊、成群的豺和狼、硕大的野猪王、能爬树的云豹、一米长的金雕,运气不好还会遇上山中之王老虎。
不过老虎还是很少能遇到的,老谌叔在山中打猎几十年,只见过一次老虎,再之后就没有见过。不过在更早的时候,山中老虎极多,经常下山为非作歹,村民组织了几次猎虎行动之后,就再难看到了。
这些年在政府的号召下,猎户们也已经控制了打猎数量,除了那些数量泛滥的,其他的动物都不碰,不然后辈以后就很难看到了。
我们到华山林场的时候已经是落日余晖之时,林场一共有三间木屋,每间有两个房间,一间堆放柴火和草堆,一间这是用来休息。
木屋都没上锁,只是一个简单的背扣,推门走进屋里,看着屋子中间的碳灰,应该前两天才有人住过。
放下包袱,我们赶紧生火,木屋中可没有电,所有的光亮就是柴火。
隔壁屋放着成堆的柴火,山里人都懂规矩,来了可以随便用,但是离去的时候必须将木柴添置好,方便下一批来的人使用。
升起火堆,在木屋外面的井中打来一盆水,挂在火堆之上烧着,屋里锅碗瓢盆都有,用了这么多年头都未出现过偷盗的事件,村民们这方面还是比较淳朴的。
这次我和大雷备得有一箱方便面,本打算用桶装的,但是那玩意太占据面积,于是便选用了袋装的。
小慧没见过这东西,兴匆匆地学着泡,吃的时候嘴里不停地说好吃,还说这东西太神奇了,只要加热水就什么都有了。
泡面这玩意初次吃味道真不错,但是吃多了却觉得不好吃,得换着口味吃,要是一直吃一款一个口味,那绝对会吃吐。
吃完后,大雷又开了一瓶黄桃罐头,把小慧吃得美滋滋的,对外面的世界更加向往了,想早日飞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因为这段时间休息充足,在木屋里靠着并没有困意,于是我们便听小慧说些山里的趣事。
说起山野之间的事,自然离不开鬼怪,小慧说前段时间,有个老猎户进山里,看到了奇异的一幕,黄鼠狼结婚。
要说人结婚没什么,可这黄鼠狼结婚就有点奇葩的,当更称奇的是那群黄鼠狼居然还学着人的习俗,用到了藤条编制的花轿,还站成队伍送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