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雷这话,又把气氛打回了尴尬,这真是前有绝壁,后有山崖,不知该如何是好。
“先吃东西再说吧!”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几人直接席地而坐,把电筒关上,从包里拿出一根蜡烛点上,这是为了节约电筒的电池,也监测一下隧洞中的空气质量。
这时候,大雷开口问道:“话说在开棺椁摸金时,为啥要点根蜡烛。”
反正现在也没事,我一边吃罐头一边给大雷解释为何摸金要点烛。
鬼吹灯这一说法最早来自盗墓者中流传的一句谚语——人点烛,鬼吹灯。
民间传说,每个人生来身上便有三盏凡人看不到的灯,一盏在头顶上,两盏在肩膀上,这三盏灯点明的是人身上的阳火。
人在夜深人静的荒郊野外时,如果有人叫他的名字,那么千万不能应声,也不要东张西望。
叫名字的并不是人,而是漂泊无归的野鬼,来招路人的魂魄,人身上亮着三盏有阳气的灯,能够震慑野鬼,可一旦身上的三盏灯熄灭了,野鬼便没有了忌惮,然后毫不犹豫地将路人的魂魄勾走。
盗墓者与所盗墓葬的鬼之间也有一个关于灯的约定。盗墓者掘开墓葬,进入墓室时,要在墓葬的东南角放上一盏灯,如果这盏灯长明不灭,则说明这墓中的鬼魂默认了盗墓者的偷盗行为,不会加以干涉,那么盗墓者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将墓内随葬品席卷一空。
可一旦东南角的灯灭了,那么盗墓者就要立即离开。从此再不能觊觎这座墓葬,否则性命堪虞。因为那盏灯是墓中的鬼吹灭的,鬼吹灯的目的是为了警告盗墓者,这座墓葬不允许他染指。
当然,这仅仅是传说中的无稽之谈,相信很少会有人信以为真。
但盗墓本身是一种背离道德的偷窃行为,盗墓者内心难免自责和恐慌,更何况盗墓是二种与死人打交道的营生。
在素来信奉神鬼的古代,盗墓者进入墓葬,直面死者时的内心恐惧可想而知。所以,也许是一种心理暗示,大多数盗墓者都愿意相信。
“鬼吹灯”事件在盗墓过程中也屡有发生,这便给这一奇特的盗墓现象渲染了神秘的色彩。
那么“鬼吹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我是个唯物主义者,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魂存在,何以会出现“鬼吹灯”现象?
其实“鬼吹灯”只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古代,灯一般以松油为原料。
近代的盗墓者一般会用蜡烛照明,无论是油灯还是蜡烛,都是利用火来起到照明作用。
众所周知,物体燃烧的必备条件就是可燃物、达到燃点的温度以及氧气。
古墓埋藏地下数百甚至上千年,严丝合缝、密不透风,空气自然无法流通,而一般的小型墓葬都要埋藏在地下两米左右、大型贵族墓葬往往深入地表可达十几米至二十米。
在这样一个深度,不能通风的地方,显然缺少氧气,盗墓者开启尘封的古墓,只是在墓定凿开一个仅容身体穿过的小洞,短时间内进入墓葬的空气有限。
因此,墓葬中缺氧是普遍的现象。所以,当盗墓者将灯放入墓葬的某一角落,灯很快就因墓室内氧气不足而熄灭,这便是被后人传得诡异无比的“鬼吹灯”现象。
一旦出现“鬼吹灯”盗墓者必须尽快离开墓葬,这并非是鬼魂阻挠,而是墓中缺氧,人长时间停留在缺氧环境中,很容易发生危险。
这便是那些遇到“鬼吹灯”继续盗墓的盗墓者门命丧原因。
灯可以片报警墓内缺氧,另外,透风掘墓这种不见得人的勾当都是发生在夜间,灯也会起到照明作用。因此,对于盗墓者而言,一盏灯是必不可少的。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所著《喻世明言》中的《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一篇中,讲述了一个盗墓世家子弟朱真盗墓的故事。
在朱家世代相传的盗墓工具中,有一件叫做“皮灯盏”的油灯,其作用便是在盗墓时照明。
朱真在盗掘周胜仙墓的时候,点亮了这盏皮灯盏。由于周胜仙墓是一座新坟,墓葬被盗时墓内空气流通尚好,皮灯盏未灭,朱真便顺利地盗空周胜仙墓。
不仅如此,先前假死的周胜仙还因此复活,这说明墓葬中有充足的氧气。
“鬼吹灯”并非神鬼作怪,而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只是因盗墓的神秘诡异而被人们传说得玄乎其玄。
大雷哧溜一声喝掉罐头底说:“那咱上次在白石岩还点蜡烛了,龙哥你都知道是物理现象,还点它干鸡毛啊!”
我摇摇头道:“有的东西看穿勿点穿,虽说知道其原理,但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一些信仰规矩,该守的还得守,有的事就算是用唯物主义来说,也是解释不清的。”
大雷又开了一个罐头说:“盗墓流传几千年,到底有没有前辈遇到过鬼呢?”
在祖父的笔记中还真有提过,于是我又开始给大雷说故事。
俗话说,夜路走多了,难免会撞到鬼。
在古代,无论稗官野史,还是传奇逸闻,都记录了许多关于盗墓贼撞鬼的奇闻怪谈。
有时,盗墓者打开一座坟墓,墓主人竟然死而复生。有时,入土数百年的尸体竟然面目如生。
自古以来,国人迷信鬼神,所谓的鬼,就是人死后的另一种形态。
人死入殓,安安静静地躺在墓中,慢慢腐烂是正常情况,如果死后复生,或是千年不腐、那便是人们常说的闹鬼或者诈尸。
在神鬼传说中、鬼都是夜间出没,而盗墓活动一般也是在夜里展开,因此,盗墓贼撞鬼也并非奇事。
关于盗墓贼遇到死而复生之鬼的最早史料记载,可见于《后汉书》中李娥复生的故事。
汉末,武陵妇人李娥六十岁时病死,葬在城外。半个月后,李娥的邻居蔡仲知道李娥家富有,便偷偷发掘了李娥的坟墓。
他用利斧劈开棺椁的时候,棺中竟然传出李娥的声音:“蔡仲,别砍我的头。”
蔡仲本就做贼心虚,此时碰到鬼,更是吓得魂飞魄散,立刻逃走,结果还是被官府抓到。李娥的儿子听说母亲活了过来,便将母亲从墓中迎了回来。
笔记小说中的记载未必可信,但其他正史中也有关于盗墓撞鬼的事记载。
《晋书》和《宋书》中记载了三国时期的一桩盗墓撞到人死而复生之事。
事情发生在曹魏明帝时期,当时盗墓猖獗,发人坟冢之事比比可见。
一次,一个盗墓贼盗掘了西汉贵胄的墓葬,墓中有一个殉葬的女子面貌如生,之后过了几天,这个墓中女子竟然苏醒过来。
当朝郭太后听说这件事之后,觉得奇怪奇,将这名女子召到宫中。
这个女子活过来之后几个月不能说话,可郭太后却对她宠爱有加。
盗墓时碰到死而复生之鬼的不仅仅只一般盗墓贼,也窃国的大盗。
志怪笔记《神异录》中有一个关于隋末农民起义首领窦建德盗墓撞鬼的故事,还因此而演绎了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
隋朝末年,战乱四起,各地农民不堪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纷纷揭竿而起,其中,河北地区最强大的农民起义军首领窦建德因军饷开支困难,采用了乱世军阀常用的生财之道——盗墓。
河北邺城是北朝政冶、经济文化的中心,又是曹魏时期的五京之一,东魏和北齐两朝相继以此为都,这里埋葬了无数帝王将相。窦建德将目光投向邺城的大墓。
窦建德盗掘曹魏帝陵时、发掘了魏文帝曹丕陵附葬的一个宫女墓。
开启这座墓葬时,窦建德惊讶地发现,墓中的女子完好如生,而且容貌艳美,年纪只有二十余岁。
正在窦建德惊讶之时,这女子竟然悠悠转醒,过不多时便白了气息。
在墓中埋了三百多年的人居然死而复生,窦建德大感惊奇,便将这位女子带回军中调养。
据据这位女子自述,他是服侍魏文帝曹丕妻子甄氏的宫女。
窦建德十分喜爱这位三百年前的宫女,将她纳为妾。
后来窦建德为李世民所败,李世民见到这位身世传奇的宫女,竟然也生出爱慕之心,而这位宫女却心念窦建德,她对李世民说:“我在地下被埋了300年,如果不是窦公、便不能重见天日,如今我能做的只有一死。”之后便真的饮恨而亡。
人死后尸体会在一定时间内腐烂,因此,一般发掘而出的墓主人都只剩下一具骷髅白骨。新疆地区气候干燥,尸体长期埋藏地下容易形成干尸;而长江流域由于特珠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古人高明的防腐技术、时而会下了湿尸出土。
然而,无论是干尸还是湿尸,尸体一般都干瘪变形,墓中尸体一旦面目如生,那便真的是活见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