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疑陵

第二十五章 鬼是否存在

  撞鬼现象,在盗墓本书籍中屡见不鲜。

  汉代著名变态盗墓狂人广川王刘去一生以盗墓为乐,在他的盗墓生涯中便遇到过这样一件诡异的事情。

  刘去盗掘战国时魏国公子且渠墓,这座墓的墓主人虽然是魏国公子,但墓葬却很简陋,没有棺惇,只有一个宽六尺、长一丈的石棺床。

  奇怪的是,棺床上一男一女两具尸体,年龄都只有二十余岁,身上没穿衣服,**地躺在棺床上,皮肤颜色、头发、牙齿与活人没有任何差别。

  刘去看到后十分恐惧,这位盗墓成性的盗墓贼竟然不敢碰这座墓葬,将墓门封好后悄悄离去。

  刘去在盗掘春秋时期晋幽公墓时,同样诡异的事件再度重演,打开墓室后,墓中横陈了一百多具尸体,而且都未腐烂,衣服也保存完好,面目如生。

  盗墓者打开墓室后,发现去世多年的墓主人面目如生的例子中,最著名也最传奇的是三国时期,促応西汉长沙王吴芮墓的故事,这个故事记载在《太平广记》中。

  三国时期是一个盗墓盛行的乱世,军阀便是当时最大的盗墓贼,占据江东的军阀孙权为了给父亲孙坚修庙,就地取材,盗掘了西汉长沙王吴芮的墓葬,将吴芮墓的石材和木材用来修建孙坚庙。

  奉命挖墓的人打开棺椁后,看到吴芮衣服颜色鲜艳,容颜未损,竞与活人一样。此时距昊芮去世已有四百余年,看到眼前情景,掘墓的人无不惊异。

  后来,一个当年参与盗墓的人在安徽寿春遇到了南蛮校尉昊纲,只见这个昊纲的相貌竟然酷似四百年前的长沙王吴芮。

  盗墓者惊异地问:“为什么你的相貌这么像长沙王吴芮?只是你比他稍矮一些。”

  吴纲的回答令这个盗墓者大吃一惊:“吴芮正是我的先祖。”

  盗墓碰到宛如活人的死尸已是见鬼,碰到同死尸相貌相似的活人则更是见鬼。

  这种撞鬼的事件不仅只发生在古代,现代也不乏盗墓贼撞鬼之事。

  一九二八年,“盗墓将军”孙殿英盗掘清东陵,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盗墓大案。

  在这次盗墓中,清代最后一位掌权者慈禧太后最先遭殃,陵墓惨遭盗掘。

  孙殿英手下匪兵用野蛮的方式炸开慈禧陵墓,冲入墓室后,看到的不仅仅是琳琅满目的珠宝,还有尸体完好的慈禧太后。

  令人惊悚的是,慈禧太后不仅尸体丝毫没有腐烂,容貌宛如生前,她的手上竟然长出一寸多长的白毛,指甲也有好几寸长,令人不寒而栗。

  然而,这恐怖的一幕并没能吓倒一心只想得到财宝的盗墓贼,他们依旧肆无忌惮地将墓中珍宝席卷一空,基至为了带走慈禧身上贵重的服饰而伤及慈禧尸体。

  类似的事件还发生在慈禧儿媳妇孝哲皇后阿鲁特氏身上。

  阿鲁特氏与丈夫同治帝合葬的陵寝被盗于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此时距阿鲁特氏和同治帝去世已有半个世纪之久。

  据说,盗墓者打开棺椁后,阿鲁特氏也是尸体并未腐烂,面貌如同活着一般,与阿鲁特氏同年去世并埋葬的同治帝的尸体却腐烂得几乎只剩下一具骸骨。

  据史料记载,阿鲁特氏人葬时尸体并未做任何防腐处理,这难免令人匪夷所思。

  千年古墓中发现面目如生的尸体的确可怕,但却并不诡异。尸体如同活人是因为尸体没有腐烂,而尸体不腐,则要归功于有利的墓葬埋藏环境和人殓时对尸体进行的防腐处理。

  众所周知,古埃及的干尸防腐技术世界一流。木乃伊可以保存数千年之久。中国古代的湿尸保存技术同样堪称世界一流。

  中国古代早在新石器时期便有唯玉为葬的葬俗。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都用大型玉器随葬。

  汉代贵族以玉作为葬具、大型墓葬中的墓主人遗体都用玉匣收殓,所谓玉匣,就是我们常说的玉衣。

  按照墓主人身份等级,文献记载,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金缕玉衣。目前发现的以玉衣收殓的汉墓十余座,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河北满城汉墓,墓中出土的两件玉衣散工之精致、巧妙可谓巧夺天工。

  中国古代人对玉的敬仰和喜爱近乎痴迷,古人相信玉能保持尸骨不朽。因此,以玉随葬是一种原始的尸体防腐。

  但是,金玉防腐只是古人对玉的一种迷信,许多以玉随葬的墓葬,棺椁中也只余枯骨一具。

  不过,古代的确有高明的尸体防腐技术。尸体腐烂的最大天敌是氧气,防腐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减少墓室中的氧气,尽量减少尸体与氧气接触。

  玉衣可分为金缕、银缕、铜缕三种。根据文献记载,早在西周时期,贵族去世后都会对尸体进行防腐处理。

  人殓之前,尸体首先要经香汤沐浴,再用酒来擦洗,以去除身体表面的细菌。

  而酒精挥发的同时能够消耗一定氧气,使墓室内缺氧,减慢尸体氧化速度。

  南方地区墓葬中常有随葬绞衾的习俗,即用被单将尸体包裹起来,这种做法有利于隔离尸体和墓室内的空气,同样能起到防腐作用。

  大型墓葬在下葬时,会用特殊的胶质物体密封棺椁,断绝棺椁内外的空气流通。

  此外,墓室深埋,厚厚的土层不仅能隔绝空气,还能保持墓室内恒温,减慢尸体腐烂速度。

  此外,古代人入殓的同时会随葬牺牲,动物等有机物的氧化也会消耗一些氧气,减少氧气对墓主人尸体的氧化。

  古代尸体防腐最典型的墓葬就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这个震惊考古界的重大发现在考古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王堆一号汉墓墓主人是西汉时长沙国相软侯利苍的夫人,名叫辛追。在长沙这个盗墓盛行的地方,马王堆一号汉墓保存完好,两千年来未被盗掘已经是一件幸事。

  这座墓中出土了大量珍贵随葬品,尤其是颜色如新、内容丰富的帛画,堪称考古界的瑰宝、这座古墓中最令后人叹为观止的当属保存完好、丝毫没有腐烂迹象的墓主人尸体。

  刚刚发掘出土时,墓主人辛追的遗体完好无损,皮肤还有弹性。专家们无不讶异,历经两千年的地下掩埋,古代入究竟用了怎样的防腐技术,使得古尸保存如此完好?

  经过专家分析研究,终于破解了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保存完好之迷。

  首先,马王堆一号汉墓埋藏很深,墓室距地表十六米,墓室上方封土最高处达二十米。墓室四周用白食泥封住缝隙,棺板之间填充吸水性很强的木炭。

  这样重重保护,使得本室内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密闭并不代表真空,所以本室内不可避免的仍有空气和水分,但由于空间密闭,椁室内的空气、水分含量以及温度相对固定,这极大地减慢了尸体氧化的速度。

  参加发掘的考古工作者在马王堆一号汉墓的棺椁中发现大量朱砂。用朱砂随葬是古代长期流行的葬俗,古人认为朱砂有辟邪作用、墓中随葬朱砂,可以保证墓主人死后灵魂安宁。

  用今天科学的眼光看来,朱砂的确有杀菌作用。在棺椁内放置朱砂,能起到杀死墓内有害细菌、防止细菌腐蚀尸体的作用。

  第三,那便要归功于长沙地区得天独厚的埋藏条件。马王堆一号汉墓所在地的地下水位很高,将整个墓室浸泡在地下水中,地下水也成了墓主人遗体的保护层,隔离了椁室与外界环境。

  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现是中国古代文明史上一件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墓中的完整湿尸说明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已有精湛的尸体防腐技术,其防腐效果甚至比今天的****水还好。

  具备高明的防腐技术,墓葬中出现面目如生的尸体也就不足为奇,夜间行窃的盗墓贼撞到的并非是鬼。

  说完唯物主义对盗墓遇鬼的观点,大家也都吃完了罐头,蜡烛一切燃烧正常,说明隧洞中的空气十分充足,现在不担心呼吸问题。

  收拾完行囊,我对几人说:“咱往回走试试吧,前面就这么条路,墓门打不开,咱也进不去。”

  几人点头称是,希望回去不要再遇到那拦路的石墙。

  可是刚要出发的时候,听闻墓中传来咔咔的响动声,几人赶紧把枪口对准墓穴,难不成这里头有大粽子!

  没一会,石门向里开去,走出来一个人,正是胡青峰。

  他看到我们也十分惊讶,显然没想到我们会出现在这个地方。

  “哟,没想到你们四人也能到这儿来,进来吧,正愁没人手。”胡青峰朝着我们几人挥了挥手。

  我心中那叫一个郁闷,本想自己来取走墓中的白狐玉佩,现在看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胡青峰也是挺厉害的,被通臂猿群追杀都没丢掉小命,现在还顺利进入竹王陵中。

  走进墓后,发现胡青峰一行只有三人,他以及那个贴身女保镖,还有一个体型彪悍的男人。

  看来不仅是我们被冲散,其余人也被冲散了。

  走进墓室,看了一下周围,发现这里应该是一个殉葬坑,两边的坑道里全是尸骨,有人的也有其他动物的,不过此刻已经是一地的白骨骷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