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疑陵

第二十七章 白凶

  胡青峰回头望了我一眼道:“看来老龙的本事都传给你,懂得这么多,不错。”

  我懒得回答他的话,依旧和大雷在一边攀谈,就在我要继续给大雷补充知识的时候,前方的胡青峰突然喊了做了个停的手势。

  大雷一个没注意撞在我身上,我正要说他是个马大哈,突闻前方传来一阵怒吼!

  我放眼朝前望去,居然看见一只白毛家伙,并不是那只纠缠许久的白狐狸,而是一只传说中的白毛大粽子!

  粽子也就是墓中的僵尸,一共有三种,分别为血尸、白凶与黑凶。

  白凶与黑凶的传说来自秦中地区,秦中地区的土层很厚,有的地方掘地三五丈也未见地下水,当地人认为这样深厚的土层,其中定然蕴藏了许多精气,是十分适合的“养尸地”。

  因此,当地人认为,人死之后不要立即下葬,应将尸体暴露在外,等到尸体的皮肉内脏完全腐烂,仅余白骨再埋葬,否则就会有大凶的事情发生。

  因为人死后魂和魄分离,魂虽然已经离体,但是魄还在,如果不腐烂就下葬的话,带有魄的尸体就会得到秦中土地下的灵气。

  有了灵气的尸体,三个月后便会遍体生毛,生白毛的叫做白凶,生黑毛的叫做黑凶。

  无论是白凶还是黑凶,都以吸取人类的精魄为食,还会到人类聚集的地方兴风作浪。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白凶,其形如人一般,只不过浑身都是白毛,猴子还会有几处露出皮肤,可这家伙直接是全身都覆盖着毛发。

  胡青峰在前面直接开枪扫射而去,放了几枪便撒腿向后跑,一副自我逃命的样。

  能让这老狐狸都忌惮的东西,我可不敢去对应,转头喊上大雷就往回跑。

  一行人,那魁梧的汉子在后面断后,其余人都撒丫子跑,一直以来,我以为粽子也是传说中的产物,对其抱有质疑态度,但现在看来还真不是胡咧咧!

  跑到墓门处,胡青峰领着贴身女保镖便往右巷跑。

  正在我想要跟上去的时候,前方的墓道顶直接落下一块巨石,吓得我极速向后退去,只好从左道跑去,边跑边用探路杆探索前方,怕会有机关陷井。

  墓道越走越幽深,等到一处拐角处时,这才驻足下来,后面已经听不到白凶和那魁梧汉子的交战声,也不知道最终鹿死谁手。

  现在回想右巷的机关,我对胡青峰那老狐狸更是恨得牙痒痒,显然是他故意触碰,用来挡住去路,给他腾出逃命的时间。

  看了一下跟来的人,居然又是我们四个,汪金虎气喘吁吁地说:“龙哥,刚才那玩意就是粽子吧。”

  于是我给几人说了一遍白凶与黑凶。

  说完之后,我开始仔细打量起周围的环境,这是古墓中的墓道,全是石头垒砌而成,这规模在西汉时期,算得上是极大的工程了!

  “咱们向前走,既然这里面空气充足,那便代表出去的道路肯定不少,也许这就是一座被人盗掘了数次的陵墓。”

  说罢,我首当其冲,带这几人朝墓道深处走去。

  可别小看了陵墓中的墓道,这其中不仅机关重重,还会构建出迷惑人的迷宫!

  说起迷宫,人们会想到古希腊神话中神秘的米诺斯牛和亲诺斯迷官。迷宫是西方常见的建筑,明清时期传入中国,但也只有皇家园林才能修建迷官。

  其实早在古代中国,迷宫就已经存在了,只是深埋在地下也就是纵横穿行、复杂难寻入口的墓葬墓道。

  组成墓葬地下迷宫的一般是纵横交错的墓道。普通墓葬的入口处为墓道,墓道多为斜坡式,大型墓葬的墓道呈长斜坡形。

  南北朝时,墓葬的墓道中出现天井。有的墓葬墓道两侧有耳室或壁龛。墓道后边连接着甬道,甬道之后便是埋藏珍贵随葬品和墓主人尸体的墓室。

  所以一般而言,墓道、甬道、墓室的中轴线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但有些墓葬的墓道并不是直线形,而是纵横交错、宛如迷官一般。

  盗墓者挖掘墓葬,多为夜间单独行动,少数为团伙作案,但参与的人并不多。一旦遇到防盗措施齐备的大型墓葬,便无从下手。

  盗墓贼盗掘墓葬的第一步是打盗洞,经过盗洞进入墓葬。一旦盗洞打偏打空、就再难进入。而从墓门进入墓葬的盗墓者,只要长驱直入,最后都能找到墓室人口。

  针对这种情况,造墓者又想出一条御敌之策,那就是将墓道修建得错综复杂,让盗墓者难寻墓室人口。

  据说,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的地官墓道就被修建成了迷宫形状,这个迷官的关键所在就是地宫前室、中室和后室之间。

  乾隆地宫的三个墓室并非在同一中轴线上,盗墓贼即便找到墓道的人口,通过墓道、甬道,基至进了前室、中室。盗走一部分随葬品,但由于中室和后室之间的甬道隐秘,入口处还设置了伪装,盗墓贼最终也难以得手。

  陕西当地的农民使用炸药炸开了乾陵墓道的人口处,一条深邃的隧道呈现在人们面前,但随后而至的人并没发现什么贵重的随葬品,只能空手而回。

  而考古工作者清理乾陵地官隧道时却发现,这个被炸开的位于乾陵梁山主峰南坡偏东的隧道,竟然通向一个假地官,这个地宫中并没有堆积如山的随葬品和梓官。

  目前我们身处的地宫,墓道众横交错,其中有真有假,通往主墓室的肯定只有一条,而且那一条墓道上定然会机关重重!

  走了没多远,我纳闷,怎么这一路上一个机关都没遇到,事出反常必有妖,说不准前面就会遇到一个必死之地,所以心一直提在嗓子眼。

  在之前看来,觉得盗墓是十分简单的事,在加上有祖父的笔记传承,觉得自己应当是个练家子,现在看来,纸上谈兵都是假把式,只有实战之后才能学到真东西。

  就在我犹豫的时候,大雷突然走到身旁对我说:“龙哥,你有没有发现一件事,这地咱们来过。”

  胖子这么一提醒,我仔细打量了周围一下,感觉这里有点像之前行过的那段诡笑隧道。

  这不对啊!之前那可是墓门之外,我们并没有出过墓门,不可能跑到那地方去,再说了转的方向也是背道而驰,怎么可能返回去。

  “应该就是像而已,咱继续走。”我安慰一下大家,也算是安慰一下自己。

  但是走了没多远,出现的一幕可把在场之人都惊呆了,前面居然是墓道口,之前我们点蜡休息的地方。

  这果然是墓道迷宫,没想到居然弯弯拐拐地到了这地方,不过此时已经别无他路,必须得埋头走下去。

  往前走推开墓门,果然是我们之前所到过的地方,并不是像而已,我们从左墓道转了个大圈。

  朝着里面望了一番,并没有发现那只白凶,也没有看到魁梧的汉子,再看了看胡青峰跑走的墓道,此刻已经彻底的被巨石给挡住了。

  我领着众人便单刀直入,希望不要遇到那只白毛大粽子!

  现在白凶只有两个可能,一是朝着我们之前跑的路去了,现在处于我们的身后。

  而另一个可能就是被击杀或者被伤了之后往主墓室那边跑去了,也不知道那白凶是不是墓主人竹王。

  继续向前走,来到刚才和白凶交战的地方,发现地上到处都是血液,一看便知是魁梧汉子的,因为白凶并不会流血。

  这样看来,白凶打赢了,对我们可真是个坏消息,虽然和魁梧汉子没多少交情,但还是为他感到惋惜,中了尸毒可不是件小事。

  说起尸毒,古墓中还有墓毒,也是墓主人的一项防御。

  在众多具有杀伤力的防盗措施中,令盗墓者最最谈之色变的当属墓毒。

  所谓墓毒,就是建造墓葬时在墓中隐藏的可以致后来者于死地的毒。盗墓者若贸然进入这种毒墓,一旦中招,轻则成为废人,重则中毒丧命。

  关于墓毒,最早见于《太平御览》中记载的关于汉代盗墓贼广川王刘去的盗墓故事。

  刘去在盗掘战国时代魏襄王墓的时候,墓中竟然冒出奇怪的气体,“黄气如雾,触人鼻目皆辛苦,不可入。以兵守之,七日乃歇。”

  墓中冒出的气体是黄色,气味辛苦,刺人眼鼻,令人无法进入,刘去派人在外面等了整整七天,这气体才散尽。

  可以肯定这些气体不是简单的墓中长年积淀的一氧化碳等气体,而是毒气。

  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齐景全的墓葬在唐代时被盗,盗墓者挖到墓葬距地表四丈深的地方时,便有青色气体缓缓冒出,这时恰巧天上飞过一只鸟,竟然被墓中冒出的气体熏死,当场坠地而亡。

  盗墓者大骇,再也不敢进入这座古墓。